財稅細分領域專家 一對一服務 個性化方案
時間:2019-03-22 08:57:52

「過不好今天的人,也過不好這一生。」
from聽妹
最近不少人問我:為什么現(xiàn)在感覺自己越來越忙碌,經(jīng)常從早忙到晚,但并沒有獲得相應的進步和成就感,常感到生活要失控感了,是怎么回事?
我很理解這種要失控的感覺,因為不僅現(xiàn)在如此,在智能手機、微信微博還沒發(fā)明的年代,很多人也是如此。

原因很簡單,不是因為現(xiàn)在的生活節(jié)奏更快了,而是你自己的注意力失焦了,沒有放在你真正的目標上。

“三件事原則”,讓你離目標更近一點
我們都知道人的發(fā)展要有短期、中期和長期的目標,也知道要按部就班地朝目標前進,才能有生活、學業(yè)、事業(yè)上的獲得感和成就感。
但人真的很容易忘掉自己的長遠目標,有時候甚至會忘記眼前的目標。
舉例來說,有多少人是早晨一起床,睜開眼睛,就開始看手機,刷朋友圈,看email,通勤路上還要看資訊,和同事朋友聊聊天,等到了公司,馬上要處理眼前的各種工作,然后不斷有各種臨時的事情進來。
手忙腳亂忙碌了一天,精疲力盡回到家,好像做了很多工作,但回想起來,又似乎沒做什么具體的事情,也沒什么成就感,日復一日,然后就佛系了。

其實是因為,從早晨一起床,你的注意力就被外界奪走了。新的微信來了,你就看微信,彈出一條新聞,你就點新聞,有臨時工作要做,你就馬上去應付。
事情一件接著一件,你不知不覺進入一個“被動應付”的狀態(tài),你的注意力也就被外界的變化牽著走,也就沒有辦法在你的中長期目標上建立積累,長此以往,你的生活就會失控,你的成長性也喪失了。
所以,想要掌控生活的主動權,你必須找到方法跳脫出這種“被動應付”的模式。

我推薦大家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,那就是“三件事原則”。
像我在每天睡覺前,都會回顧今天做的事情是否有向我的短、中、長期目標邁進。如果沒有,那我會馬上做一個第二天的執(zhí)行計劃。
這個計劃只包含三件事:
第一件:緊急但可以快速做完的事。
第二件:短期計劃內的事。
第三件:對中長期目標有幫助的事。
比如,第二天到了公司,我會先處理郵件,這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,同時帶來一些成就感的事情。
然后,帶著這些成就感,我就比較能夠完成需要在一周內分幾次做完的事情中的一部分。
再來,我會去執(zhí)行對我的長期目標有幫助的事情,比如讀一本書中的幾頁。

其中的竅門是,睡覺前,我會把這三件事寫在便利貼上,貼在我的筆記本電腦上。第二天,哪怕腦袋還沒睡醒,當我習慣性的坐在電腦前面,看到便利貼,就會按照事先設定的這三件事來執(zhí)行。
因為就算你不知道今天會有多少事情要做,起碼眼前你已經(jīng)有了一條做事情的主線,就比較能夠抵擋那些不時進入的、突如其來的需要你“被動應付”的瑣事。
“三件事原則”可以很好地管理你的注意力在短、中、長期目標上,當你每天都這樣做的時候,雖然有時你感覺不到,但你實實在在地在朝你的目標近一點、更近一點,最終讓你得到你想要的收獲。

掌握“ABC”,你就能掌控自己的節(jié)奏
當然,還會有人說,“我就是每天有很多突發(fā)狀況,被很多事情打擾,就是沒有辦法始終把注意力放在主線上。”
“即時沒有分心的事情,有時候也常常自己的注意力跑掉,本來想上網(wǎng)查資料,但一個八卦新聞跳出來,馬上注意力就跑走了,不知不覺半個小時就過去了。”
這種情況該怎么辦?該怎么維持自己的專注力?
答案是,你要把選擇的權利,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我在《哈佛商業(yè)評論》讀到一篇文章,恰好講到這個方法,在此分享給大家。
這個方法叫“Do your ABC’s”。ABC各代表一個步驟,當你碰到分心的事情的時候,你首先:
A : Aware,察覺自己的選擇,知道自己正在一個分心的狀態(tài)。
B:Breathe,深呼吸,讓自己先停一下,聚集一下精神。
C:Choose,選擇,就是選擇你要前進的方向,選擇你要如何進行?
比如,現(xiàn)在突然有人找你開會,你要先察覺(Aware):“我正在做一件事,他來找我開會,我該怎么做?”
在回答之前,先深呼吸一下(Breathe),給自己一點時間,先思考,然后做出一個選擇(Choose),選擇去開會,或者請他等一下:“對不起,我現(xiàn)在正忙,過半小時后再去找你。”
ABC聽起來很簡單,但它會提醒你:
選擇權在你手上。這樣你就不會被亂七八糟的事情帶走,堅持一段時間,養(yǎng)成習慣,你也會越來越覺得對生活具有了掌控感。

“打板啟動”,快速集中注意力
當你不會被外界的事情輕易打擾,能夠掌控生活的節(jié)奏時,就可以再訓練保持專注力在一件事情上的能力。
在此,我也分享一個很獨特的技巧。這個技巧來源于我拍攝電視節(jié)目的經(jīng)驗,就是“打板啟動”。
很多人都知道或見過,拍電影時,導演會說Action,然后所有演員和拍攝人員就開始正式拍攝,電視節(jié)目也一樣,在開始錄影前,也會有人專門拿著板子在鏡頭前“咔嚓”打一下,目的是為了讓現(xiàn)場的收音和錄影保持同步。
我剛開始主持節(jié)目時,聽到這個“打板”聲,特別不適應,經(jīng)常一打板就頭腦空白,忘了要說的話。
但當適應之后,我發(fā)現(xiàn),這種“打板啟動”的聲音,會很容易幫助人打起精神,快速排除身邊任何分心的事情,同時切換大腦模式到非常專注的狀態(tài)。
發(fā)現(xiàn)這個現(xiàn)象之后,我就刻意去做了一些實驗,發(fā)現(xiàn)這種帶有儀式感的“啟動行為”,對于保持人的專注力特別有效。
比如我要開始寫一篇文章,回一封郵件,或者做其他需要專心的事情,在開始前,我會按下手機上的一個計時器app,“叮”的一聲之后,大腦真的很容易進入專心模式,很奇妙。
我在自己小孩身上也做了幾次測試,發(fā)現(xiàn)同樣有效。
比如我讓他們整理地板上的玩具,如果只是叫他們整理,就算留半個小時給他們,地上還是一團亂。但如果我打開計時器,對小孩說:“現(xiàn)在,你們要按下開始鍵,我來看看你們多久能收拾好。”。
當他們按下計時器,聽到那個啟動的聲音,看到時間再跑的時候,真的變得很專心,雖然偶爾還是會分心,畢竟是孩子嘛,但光是那個“啟動”儀式帶來的專注力,就令我非常的驚訝。
所以,如果你面臨了感到生活失控、每天事情很多,忙而沒有收獲的困擾,我向你推薦這三個方法:三件事原則、“Do your ABC’s”和打板啟動。
希望你能夠學會管理自己注意力的方法,逐步實現(xiàn)自己的短、中、長期目標,向著自己的理想生活不斷前進!
而這些方法背后,都有心理學的原理。心理學就是這樣,可以應用到人生的各個方面。
無論你是工作、戀愛、學習、社交、營銷、創(chuàng)意……從心理學中都能找到方法來使用。
掌握了這些方法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模糊不清的很多事情都變得清晰明朗,就像有了一雙“透視眼”,能夠清楚地知道是什么、為什么、怎樣做,不至于走彎路或白費力氣。
在聽聽,我也把這些基于心理學的方法,總結成了12堂視頻課程,每堂課都是一個工具,也是一個方法,幫你更有效率的去實現(xiàn)目標,也幫你解決人生中的一些問題。
比如,你可以通過“閱人術”看穿人際交往中的潛臺詞;通過“溝通術”迅速提升自己的說服能力;通過“情場術”了解自己如何創(chuàng)造“桃花運”……